港圈藝人片酬都有多少?有些人高到令你瞠目結舌,有些人低到讓你無法想象,人氣、聲望、咖位、機遇等等,這些可能都決定著他們片酬的高低。
第一、周星馳
周星馳在香港影視界的地位不言而喻,他創造無數經典角色,上世紀90年代的他片酬就高達300萬-800萬港幣。
這個資料是真實可考的,據說當時香港永盛公司的監製就曾揮重金,一口氣簽下周星馳10部影片,而且承諾每一部的片酬都不低于300萬。
比如我們熟悉的《賭聖》《唐伯虎點秋香》等作品,都是周星馳和永盛的合作。周星馳最高片酬達到800萬,《武狀元蘇乞兒》就是其中一部。90年代能有這樣的收入真是非常可怕了!
第二、甄子丹
甄子丹成名雖晚,但後期他的片酬可完全不遜色于香港的當紅明星,他正是憑藉《精武門》這部戲讓自己名聲大噪,成為亞視片酬最高的男演員,一部片酬就有500萬。
後來輾轉到好萊塢發展的他,片酬更是高達千萬美金。但是無論再有錢也不會嫌賺錢多,甄子丹也會接商演,雖然現場比較簡陋,但是只要有錢可賺,何樂而不為呢?
第三、成龍
功夫巨星成龍享譽全球,和他比片酬,只要成龍稱第二,沒人敢稱第一。作為世界級巨星,他在好萊塢拍攝的《尖峰時刻》,片酬加分紅就超過4000萬港幣。
然而,人們還不知道的是,他早期在香港發展時片酬就已經非常高了。當時,鄭裕玲問他片酬一部有沒有2000萬時,成龍巧妙地回避,說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。
當然,成龍也不吝嗇接商演,畢竟他單次出場費就高達290萬!
第四、任達華
在9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,像任達華這樣兢兢業業的演員比比皆是,他們可以稱得上是香港的「勞模」。
雖然身價比不上成龍、周星馳等,但他的出場費也並不低,因為無論是演技還是人品,任達華都非常值得稱讚,願意請他出場的商家自然不少。
第五、鄭少秋
可以說,鄭少秋是70年代香港演藝圈的頂流。他的風度翩翩讓無數粉絲迷戀癡狂。雖然當時港圈片酬不高,但鄭少秋的片酬仍然能有上萬一集。後來到臺灣發展的他,一部四十集的電視劇,鄭少秋能獲得上百萬元的片酬,要比同期藝人高很多。
但並非所有港圈演員都有高片酬,很多演員辛苦一輩子可能也沒有幾個王牌演員幾次出場費賺得多。更讓人辛酸的是,在當時薪水非常低的香港娛樂圈,除了個別紅透大江南北的明星有片酬話語權外,其他很多演員都是領著比較微博的薪水。演了一輩子戲,收入仍然平平無奇。比如黃日華、苗僑偉、歐陽震華等,雖然也都很有名氣,可是從收入上和前三位來比,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。